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机器人公司建设(精选)5篇

2024年机器人公司建设 篇1

中国建筑机器人研发始于2006年

我国对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主要集中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和建筑施工自动化安装方面,如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高楼幕墙清洗机器人、863项目下的室内板材安装机器人等。2022年,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我国建筑机器人行业从萌芽期走向成长期,行业内企业开始增多,行业标准逐步确立,并且政策规划等相关行业发展的辅助配套开始落地。

建筑机器人共有4大应用领域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的工序特点,建筑机器人在建筑施工中主要应用在建筑施工场地的处理、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三大方面以及对建筑的检查清洁。

(1)建筑机器人处理施工场地。建筑施工场地处理上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基坑挖掘、岩石开凿、管道排水、基坑支撑面喷涂和场地平整等,对应工序都开发有相应的机器人进行施工。

(2)建筑机器人运用于主体工程施工。主要的主体工程施工包括混凝土的搅拌浇筑、钢筋的配置、墙体的砌筑等。主体工程工作量大,施工复杂,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耗时最长、用量最多的程序,建筑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施工效益,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3)建筑机器人运用于装饰装修。在建筑工程中,装饰装修工程包括地面平整、抹灰、门窗安装、饰面安装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对于作业精度要求非常高。以抹灰为例,其平整度不得超过3%,人工作业要达到相应要求常常需要反复检查和返工。用建筑机器人程精度高,以抹灰机器人为例,其平整度能达到1%,基本一次完成,避免了返工,从而提高工效。

(4)建筑检查、清洁机器人。高层建筑表面装饰很容易出现开裂、破损,如果完全依靠人工来进行检查,一方面由于其检查频率高带来较大工作量,另一方面人工通过眼睛或借助工具很难发现问题,使用建筑自动检查系统能全面精确地发现建筑存在问题。此外,随着建筑高层化的发展,建筑使用玻璃幕墙十分频繁,但玻璃幕墙沾染灰尘后影响透光度和建筑整体形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清洁。传统清洁依靠人工系挂安全绳或搭载安全工作面从上而下进行,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且人工清洁效率低下,工作效果不佳,需要反复进行。依靠自动清洁机器人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建筑玻璃幕墙清洁工作。

国内建筑机器人多处于研发阶段

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作为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202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工成本压力,以及高危、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近百年来,虽然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革新不断,建筑本身的形态和功能也大不相同,但建筑施工的业态形式却始终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低、自动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在既有的现代化技术体系中,最有可能承担起建筑业革新重任的便是机器人技术。

近年来,中国在建筑机器人研发领域发力,但大部分技术专利还在研发阶段,并未在市场上规模化应用。2003-2022年中国建筑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以及授权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0年建筑机器人的专利授权量和申请量达到最高,专利申请数量1.85万项,专利授权数量为0.96万项,而后专利申请热度有所降低,截止至2022年12月,2022年专利申请数量为0.68万项,专利授权数量1628项。

2022年多个龙头企业推出建筑机器人产品

目前行业内较为成熟的应用是碧桂园,2021年,碧桂园在建筑项目中正式应用旗下子公司研发的9款建筑机器人,包括室内喷涂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楼层清洁机器人等,且后续将会有12款104台陆续应用在房屋建设中。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人才队伍作支撑。目前,行业内企业均聘请研发专家并于高校合作,推动建筑机器人技术的升级。

“十四五”行业发展趋势明确

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成为了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在国内政策、需求、市场、技术、产业链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机器人行业预计将呈现出市场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扩张,生产基地逐渐转移等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24年机器人公司建设 篇2

服务机器人行业,以现在的体量而言依然比较大。这里给你一个比较详细的市场概括介绍。

更多详细的机器人数据及资讯请关注机器人观察员。

一、产业链纵览:产品与技术交叉缠绕

1、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包括平台级公司和应用级公司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特点是产品和技术交叉缠绕。产业链

上游是元器件厂商,包括芯片、激光雷达、舵机等,这些厂商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并且如果中下游出现快速爆发,则产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中游包括语音提供商和图像提供商,这个版块相对比较独立,数据和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中游产品板块包括从设计、加工一直到营销,品牌、渠道和产能是其核心壁垒,如果做产品的公司能够通过操作系统建立起生态圈,将成为其重要壁垒,中游的语音图像板块和做产品的板块通过虚拟和实体向下游各个场景的消费和流通环节进行渗透,各个场景按照产业化的难易程度进行产品的迭代放量,成为中上游的强力引擎。

服务机器人产业成长逻辑:核心技术突破,产品迭代放量,成本大幅降低,之后大规模扩张。而平台级公司和应用级公司是行业的两条平行主体。 平台级的公司以技术和成本为核心。包括语音、图像识别公司,核心在于提高其AI水平,核心零部件公司如芯片、激光雷达公司等,核心在于提高其性能和降低其成本,而操作系统公司将入口接口统一并且易开发是其主要任务。为应对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这类平台级的公司面临的问题就是核心技术的快速提高,各种不同平台和场景的兼容或者说迅速应用。

应用级的公司以场景实现为核心,是基于特定细分市场实现的,如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导购机器人等。这些领域的公司,将结合相关的产业集成,做基于一个点的创新。这类公司的最核心竞争要素包括两方面:(1)产品经理思维主导,研发具有刚需场景的机器人品种;(2)对上下游软硬件集成,采用平台级厂商的产品,将上游的硬件厂商提供的硬件设备进行集成。

2、从全球来看,智能交互和特定场景是未来方向

服务机器人产业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绝对的霸主。美国《Robotics Business Review》是世界上报道机器人产业最权威的机构之一,2016年该榜单公布第四届了“全球最具影响50家机器人公司”,代表了未来全球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榜单中服务机器人占据2/3,服务机器人中美国又占据2/3,美国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既有Google、亚马逊这样的上市公司巨头,又有Jibo、Seegrid这样的初创企业。美国2016年企业的数量相比2015年增加5席,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是绝对的全球霸主。除美国外,日本、英国、德国等表现也不错, 中国唯一一家服务机器人企业是大疆无人机。

非上市企业是主流,智能交互和特定场景机器人是发展方向。RBR50中,非上市企业占比约2/3,数量远高于上市企业。服务机器人主流方向包括:智能交互式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机、其他特定场景服务机器人。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服务机器人呈蓬勃发展之势,以垂直领域发展为主,无人机的广泛运用、医疗机器人的不断更新、以及智能交互式服务机器人(教育、陪护、客服等)的兴起将成为世界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主流方向。

3、从国内来看,A股标的较少,但初创公司火爆

从国内来看,A股服务机器人的上市公司标的较少,并且大部分是通过并购切入。A股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包括 科大讯飞(语音)和 川大智胜(转型

脸识别)以及一些通过并购切入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如 巨星科技、康力电梯、慈星股份等,此外,在新三板上,有三家公司 天智航(医疗机器人)、捷通华声(语音)、智臻智能(客服)。由于战兴板的搁浅,同时目前服务机器人处于产业爆发前期,初创公司通过并购进入二级市场成为一个重要渠道。

国内初创公司在平台类和应用类均出现诸多优秀公司。从平台类来看,语音板块包括云知声、出门问问、思必驰等、激光雷达包括思岚科技、镭神智能、华达科捷(巨星科技持股65%)、北醒光子(华灿光电拟入股3.75%)等;从应用类来看,扫地机器人有科沃斯、银星智能、深圳宝乐机器人等,教育机器人有康力优蓝、优必选、未来伙伴等。

2014年是国内初创公司成立高峰,北京和广东公司最多。据IT桔子170家服务机器人初创公司,近年来服务机器人成立公司不断增长,2014年是国内服务机器人初创公司成立的高峰,一共48家公司成立,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和广东最多,主要受北京创投氛围和广东创新氛围和机器人基因影响。

教育类机器人是目前最大细分场景。这170家服务机器人公司共有36种细分场景,其中教育类机器人是目前最大的细分场景,占比达到16%,包括优必选、小卡机器人、康力优蓝、未来伙伴、乐创教育等。这些教育类机器人公司包括两类,一类是以优必选为代表的“技术流派”公司,一类是以乐创教育(新三板:836667)为代表的“教育流派”公司,前者主要提供机器人产品,后者着重培训教育。

二、巨头已经抢滩入口级技术:全球企业同台竞技

入口级技术美国布局完善,中国发展迅猛。语音和图像的技术相通性高,属于AI范畴,全球范围内最强的当属美国的Alphabet,还有微软、英特尔、IBM、Facebook、Nuance等巨头,国内的百度将战略直接跨至AI,期待未来有超预期表现,除此之外,众多初创公司如思必驰、云知声、face++等也具有较强技术储备,总体来看,AI领域国内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有希望追赶并超越;激光雷达是从军用到民用,国外有部分公司如Velodyne转型较早,国内思岚科技、镭神智能等技术也较为成熟;芯片来看,目前英伟达的GPU最为火爆,英尔特的布局也渐渐清晰,国内企业正在积极追赶,有望弯道超车;操作系统部分,主流的是安卓和ROS,但国内有图灵等公司在做,未来仍有变数。

1、语音交互:美国巨头布局即将结束,国内语音战场方兴未艾

全球语音市场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培育期、市场爆发期、市场稳定期。全球语音市场的龙头是美国Nuance公司,Nuance的发展历程,代表了全球语音市场的发展历程。从1994年至2003年,市场处于培育期,Nuance由营收百万美元的量级增长至1亿美元的量级;从2004年至2012年,市场高速增长,Nuance营收从1亿美元量级爆发至16.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28%;从2013年至今市场处于稳定期,Nuance营收近年来稳定至20亿美元左右。

全球语音以Nuance为龙头,各大科技公司具备独立语音部门。Nuance是全球语音市场的龙头,下游客户广泛,包括医疗保健、手机及消费者、企业、图像四大部分。谷歌和微软内部的语音部门也在积极拓展。苹果通过收购Siri后,又引进了新的技术团队进行语音研发和市场开拓。目前已经形成了以Nuance专做语音公司为主,各大科技巨头具备自己独立语音部门的局面。

国外体系完善,国内仍处于市场爆发期。从整体实力来看,国外强于国内;从路径来看,国外收购初创团队后再补齐其他短板,而国内脉络不清晰,一般谋求自建;从技术水平看,国内外集中在巨头公司和科研机构,实力水平国内外差距不大;传统的语音识别行业公司都在谋求转型发展,比如Nuance、科大讯飞等,未来参与的公司将增加, 技术集中在前端技术和语义理解。

美国语音市场已完成布局,语义市场跑马圈地接近尾声。全球最大的语音语义的巨头集中在美国。从语音市场到语义市场,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相似的路径,大企业纷纷收购创业型公司,从2013年到现在,语义市场仍然在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而语音市场已经结束了这个阶段,诞生了类似于Nuance这样的国际巨头。

国内语音市场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从2012年起连续大爆发,2015年行业规模约为45亿元。2015科大讯飞营业收入约为25亿元,按照市场份额占比56%测算,2015年语音行业的规模约为45亿元。 国内语音市场竞争激烈。科大讯飞和捷通华声成立早,在语音市场占据第一梯队,其中科大讯飞目前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等主流行业的份额达80%以上,开发伙伴超过1500家,是国内语音市场行业龙头;思必驰和云之声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迅猛;2015年歌尔声学和谷歌入资出门问问,主打移动领域。此外在BAT等巨头内部也有专门的语音部门,主要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总体来看,国内公司既有巨头的语音部门,又有初创公司竞争,各家技术的准确率都很高,从语音转换成文字基本都在95%以上的准确率,体验上来说差距都不大。

他山之石:Nuance拟被收购失败,发力内生

技术成熟后迅速上市,抢占市场份额稳住脚跟。Nuance成立于1992年,创始人Mike Cohen等均毕业于名校,经历13年的研发与扩张,公司语音技术不断成熟,在2005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Nuance不断扩展,业务扩展到医疗保健、手机及消费者、企业、图像四个部门。2005年到2012年,公司营收从389百万美元增长到1,652百万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26%,股价从7.34美元涨到29.39美元, 增长率达到300.41%。为包括苹果的Siri在内的六十余家财富100强公司提供语音技术支持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从事语音识别软件研发及销售的公司。

发展到瓶颈寻找突破,被收购屡屡失败。自2012年起,公司发展遇到瓶颈,客户都是B端,无法继续大量扩张,营业收入增长率不断下降,2012年到201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仅为5.34%。公司便积极通过寻求被收购来继续扩展业务,Nuance曾传言被苹果,三星,谷歌等公司Nuance收购,股价飙升,但是后来谈判失败,股价又跌回。谈判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体量较大,收购不易,另一方面是Nuance的业务难以同苹果、三星、谷歌等协同整合,还有一方面是巨头发展战略有所改变,语音通过挖Nuance团队的人才组建自己的语音部门。

转型内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屡次被收购谈判失败后,Nuance转型内生,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一、 高研发投入以保持领先地位,每年Nuance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10%以上;二、 拓展新的垂直领域,传统的医疗、智能手机、汽车、平板电脑、企业、图像等领域扩张遇到瓶颈,未来Nuance在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积极布局,在C端积极布局,扩大市场。三、 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是亚洲及拉美新兴市场,公司来自美国本土的收入约占70%,而新兴国家的巨大消费潜力急待开发。

2、图像识别:群雄混战,布局应用

图像识别领域活跃着微软、谷歌、Facebook及国内BAT等巨头,各自投入研发领域以使图像识别与本公司业务相契合。各家公司在技术层面上竞争激烈,在具体商业模式上各有特色。Google主要做开放平台,微软希望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硬件相结合,Facebook将图像识别用于社交,亚马逊则更多地考虑电商购物,百度在传统搜索和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皆有布局。

他山之石:微软突破图像识别技术,与多种项目协同发展

微软图像技术方面发力迅猛。2015年5月,微软本用于内测的用于测照片年龄的How-Old项目有意无意的扩散出来,成为社交引爆点,极大的提升了微软图像识别的知名度。2015年8月,第三代小冰拥有了图像识别功能,在于用户交流上更近一层,平均用户跟小冰的沟通高达16次。2016年3月,在微软Build 2016开发者大会的最后阶段,其人工智能项目Seeing AI——一项帮助盲人“看见”世界的科技震惊世界。这项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图像识别技术,它以智能眼镜为载体能识别、描述盲人眼前的人和物,能识别文字、并念给盲人听。

3、激光雷达:欧美技术领先,国内正迎头赶上

在国外,激光雷达已经成为民用领域的“宠儿”,但市场份额大多被诸如瑞士Leica、加拿大Optech、奥地利Riegl、美国Trimble等老牌测绘企业占据。 相比于国外企业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成型产品,且已经和相关公司展开合作,国内公司在激光雷达的研发和生产上则只是刚刚起步。目前,国内研发生产激光雷达的公司主要:华达科捷和欧镭激光(都是巨星科技子公司)、镭神智能、思岚科技、北醒光子。 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核心是无人驾驶汽车、服务机器人、无人机和工业测绘领域等。从目前全球激光雷达企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分布来看,居多的仍然是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传统的测绘领域中,也有一批3D激光扫描仪的企业,转型向更具成长性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

2016年有望迎来激光雷达的发展元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激光雷达率先放量的领域是扫地机器人,核心原因在于扫地机器人的第一代产品已经非常成熟,拥有了核心的用户市场。随着2016年市场上核心厂商都开始加装激光雷达,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激光雷达需求有望率先爆发。其次为无人机、室内服务机器人、AR增强产品和无人驾驶汽车。根据我们草根了解的情况,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领域主要的厂商,在新一代的产品中,都利用激光雷达的方式替换了传统的随机碰撞式扫地机器人。科沃斯、银星智能等国内品牌也都开始研发带自动导航系统的产品。 目前, 全世界仅有日本、德国等少数几个企业有能力生产激光雷达,但其价格都不低,百度、谷歌无人汽车采用的激光雷达,成本在2-8万美元,价格几乎与汽车本体相当,一般服务机器人很难承受如此昂贵的元器件。 影响激光雷达价格的主要有两大要素:线束数量和采购量。通常线束越高,激光雷达的价格越高。采购量越大,价格越低。Quanergy公司通过降低线束维度,逐步使用固态激光雷达,让成本降低到了250美元左右,国内企业思岚科技,可以在采购量超过1万台左右的量时,单线束的价格可以降低到1000元以内。随着终端用户的产品放量,激光雷达的产业化将会带动价格打破瓶颈区域。

4、智能芯片:国外传统芯片积累较久,国内智能芯片有望弯道超车

通用芯片向深度神经网络方向发展如火如荼。传统的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在图形处理和深度神经网络的计算上,GPU表现出更强的性能,而2015年Intel收购Altera的主要产品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性能更加优异,中端FPGA能够实现375 GFLOPS的性能,功耗仅为10-20W,和CPU和GPU相比,FPGA在深度神经网络(DNN)预测系统中性能更加出色。DNN系统用于语言识别、图像搜索、OCR、面部识别、网页搜索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各种不同应用。相同功率时,在32线程下,FPGA的速度/功耗比约为CPU的42倍,约为GPU的25倍。

专用芯片以智能算法和仿生两条主线并行。专用芯片又称为“人工智能芯片”“神经网络芯片”等,目前专用芯片有两种思路:以智能算法为主线和以仿生为主线,两者的典型代表分别为 寒武纪、IBM TureNorth。寒武纪1号的主频可以达到0.98GHz,处理速度相当于同等面积下CPU的100倍。即便与最先进的GPU相比, 寒武纪1号的人工神经网络处理速度也不落下风,而其面积和功耗远低于GPU的1/100。IBM在复杂性和使用性方面取得了突破。4096个内核,100万个 “神经元”、2.56亿个 “突触”集成在直径只有几厘米的方寸之间,能耗不到70毫瓦。

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各有千秋,未来将是并存局面。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是机器人的大脑。芯片包括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通用芯片不限使用领域,而 专用芯片一般为专门为服务机器人定制。对于机器人来说,由于涉及到深度神经网络,故在计算量上将会更大,通用芯片中GPU和FPGA在解决这问题上优于传统CPU,扩展性和移植性较好,但是软件复杂度和开发周期较高;相比之下,专用芯片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功耗,但是目前整体处于研发阶段,根据目前的资料,虽然其扩展性和软件移植性不如通用芯片,但是软件复杂度和开发周期优于通用芯片。两种芯片各有千秋,未来预计是并存局面。

过去在国内外市场上,由于技术国际芯片巨头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市场份额。科技巨头英特尔、英伟达、IBM等受制于PC和智能手机的市场空间,看好人工智能的前景,纷纷进行布局。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也投入巨额资金,研发人工智能芯片,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他山之石:从高通拿下移动芯片市场对服务机器人芯片市场的启示

专利是高通的核心竞争力。1985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雅克布先生退休后,与6位同仁成立了高通公司。高通主营业务有三块QCT(高通CDMA技术集团)、QTL(高通技术授权部门)和QSI(高通的战略投资业务),依靠高通经年积累的专利,QTL业务在2013、2014和2015财年分别贡献了30%、29%和31%的业务营收,相当于每年80亿左右的美金(相当于半个腾讯)。自1985年以来,高通已累计投入328亿美元用于研发。截至目前,高通有超过9000件专利正在申请,覆盖安全与隐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015年 高通专利申请数量位列第四,多年来一直保持芯片领域第一名。

小米放量成就高通骁龙芯片的辉煌。1998年高通和Palm联合开发的第一款具有互联网功能的CDMA手机padQ成就了高通的辉煌,诞生于2007年的骁龙处理器高通在移动无线芯片领域最成功的产品之一。高通与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的合作,从小米1开始一直到小米4都是采用的高通最新的骁龙处理器,随着小米市场份额的扩大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高通一举拿下了高端市场。

高通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高通一直在进行科技大赛的赞助,在2016年赛季的FTC比赛中将会采用更高级别的科技平台,该平台中的机器人和控制台都将采用高通骁龙处理器。高通研发的Zeroth神经形态芯片计划方案也入选了 (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选的2014全球十大突破技术。除此之外,创建机器人加速器、投资无人机公司、推出飞行器机器人,与开源机器人基金会(OSRF)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合作等,一系列动作彰显高通在机器人领域 以芯片为核心建立生态的决心。

5、操作系统:全球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国产品牌的在突围

对操作系统平台的争夺就像手机上的安卓系统同iOS系统的竞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安卓由Google公司开发,在商用领域有广泛应用,占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机器人上也有广泛应用。ROS诞生于斯坦福AI实验室,在学术和研究领域广受欢迎,目前的应用更偏向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和工业控制。除此之外,法国Aldebaran公司自主开发的NAOqi操作系统也较为知名,国产操作系统TuringOS、iBot OS等也在突破。

实现了手机的爆发后,安卓又被广泛用在不同设备上。鉴于安卓开源和定制化的特性,在手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后,在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领域,安卓不断的攻城略地,截至2015年底, 安卓被用在24,093种不同的设备上,比上年增长了28% 。

得益于广泛硬件市场,安卓生态圈应用数全球第一。据App Figures发布的报告显示,谷歌Play商店中的应用数超越了比苹果ios App store中的应用数,截至2014年底,谷歌Play拥有143万款应用,而苹果ios App Store仅有121万款应用。鉴于此,为吸引更多开发者,原本搭载基于ROS自己研发的NAOqi系统的Pepper机器人,也在自身操作系统上增加了Android系统层,供开发者开发应用。

ROS诞生于实验室,使用机器人类型快速增长。ROS系统诞生于2007年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当时是为了支持一个名STAIR项目,在项目之初,机器人平台集合了所有AI的方法,包括机器学习、视觉、导航、计划、推理、语音和语言处理。2008年到2013年,Willow Garage与超过20家研究机构的工程师一起合作开发ROS系统。2013年2月,ROS的管理工作转移到Open Source Robotics Foundation,2013年8月Willow Garage公司被它的创立者转为另一家创立者成立的公司Suitable Technologies的子公司,Willow Garage对PR2的支持工作随后交给了Clearpath Robotics。自从2010年至今, 搭载ROS系统的机器人类型数从0起步至目前的106种。

ROS系统主要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截至目前,ROS应用在106种机器人上,以智能机器人为主,其中又以移动机器人和智能交互机器人为主,包括著名的 Pepper和NAO。目前已经有很多机器人公司采用了ROS系统来开发一些应用于全新市场的产品,如ClearPath,Rethink,Unbounded,Neurala,Blue River等,最典型的就是Willow Garage的PR2机器人。

国产操作系统在孕育。Turing OS是中国首批人工智能级可商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之一,是具备情感和思维能力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商业应用前景广阔。Turing OS拥有情感、思维、自学习三大引擎,情感计算引擎已支持25种语言类情感识别,识别准确率达95.1%,而在情感表达方面,Turing OS支持468类情感语言表达,88套表情动作表达组合,120种声音语调,能够让机器人模拟人类80%的情感表达模式。据图灵机器人后台数据显示,在近一年时间内其与超过13万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达成长期合作,共享知识库达到15亿项,应用领域累计覆盖用户超过3亿人次,进而每天可收集和积累亿级的用户大数据,在中文语言处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他山之石:Alphabet欲借安卓操作系统的统一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

安卓系统从2009年起短短2年内在市占率上就击败了其他操作系统。据IDC数据,2015年安卓系统的出货量占有率为80%,目前全球约有14亿台设备运行Android,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是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大操作系统。从2007年谷歌发布安卓系统至今,安卓系统如此受欢迎有两个重要原因:代码完全开源,使用完全免费。

就安卓系统来说,其应用如此广泛基于其诸多优点:其一是开源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其二是给用户更高的自由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手机使其与众不同;其三是选择多样化,海量机型供用户选择;其四是海量应用程序,不受开发商限制,方便实用;其五是丰富的硬件选择,不会影响数据同步和软件兼容;其六是不受开发商限制,第三方开发商有一个十分宽泛、自由的环境,更容易设计出实用型软件带给用户方便。但同时,安卓系统也面临部分缺点:安全问题,由于其开源的本质以及应用广泛的现状,恶意软件的攻击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首要问题;其次是系统缺陷必须用高配置弥补,由于渲染过程的优先级等问题,内存占用不可避免。但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瑕不掩瑜,安卓系统是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一直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比尔盖茨和霍金等人经常公开发表人工智能威胁论,特别是在在AlphaGo在围棋上打败人类之后,这种担忧在持续加剧。因此作为服务机器人“大脑”的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中枢,其在安全性上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过去安卓系统在手机上的表现并不好,其中应用审核性差无需root即替代系统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事实上,Google从未停止打击恶意程序(PHA),Android设备总体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安全的Android设备百分比为99.5%,为同年最低值。但是这项数据统计的是未root的过的安卓手机,国内的手机root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安卓手机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启示未来安卓系统在服务机器人应用时,统一管理,实时防护,特别是root权限一定要有整体的解决方案。

2024年机器人公司建设 篇3

当然有,且是人类生产力的未来解决方案。纳米机器人,从分子结构去构建一个物品。现阶段可以采用分布式从生产到使用,都采用分布式柔性生产。去中心化。这个如果觉得太前位,采用模块化设计把部件全部模块化,比如动了部分和功能部分,动了部分一个模块提供100马力,10个模块搭接起来就是1000马力。功能部分模块化挖机模块和推土机模块要什么搭接什么。模块可自由组合。可惜又太前卫了。最直接的办法做金融,把挖机拆分股权做资金盘。如果还觉得不行,那就做个互联网项目共享挖机。不扯犊子了,脑洞就开到这再开脑洞就要下雨了,脑子进水可不好。

本宫严禁盗图。

2024年机器人公司建设 篇4

中国以下十家AI独角兽,总估值为507亿美元,分别是大疆创新240亿美元,商汤60亿美元,优必选50亿美元,云从33亿美元,深兰33亿美元,旷视25亿美元,寒武纪25亿美元,依图21亿美元,碳云10亿美元,出门问问10亿美元。上述估值依据公开信息整理汇总。

大疆创新

大疆创新在无人机应用AI技术走在行业前列,被视为全球创新者与塑造者,《快公司》早前所公布的2018全球创新力企业排名中,大疆排全球第35位,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10强中,大疆排在第三。有公开数据显示,大疆创新估值240亿美元,是无人机绝对王者,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超级独角兽之一。

商汤科技

商汤科技估值为45亿美金,这是今年五月布C+轮6.2亿美元融资后給的估值,但在去年9月,有消息指出软银已投资10亿美元,估值飙升至60亿美元,是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独角兽,承担了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优必选

机器人创新企业优必选估值高达50亿美元,这是去年早些时候,腾讯领投优必选C轮8.2亿美元的融资,这一笔融资让优必选估值高达50亿美元,无疑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

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在B轮融资后,估值高达230亿(约33.3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AI独角兽。云从科技作为计算机视觉的国家队,参与了人工智能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并承担了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重大工程。

深兰科技

在去年,深兰科技董事长陈海波近日透露,上一轮深兰估值160亿,明年初会完成230亿(约33亿美元),并预计到2019年底,应该有30亿以上的销售规模,同时,计划走人工智能独角兽绿色通道推进IPO。

旷视科技

安防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在人工智能+安放的刺激下,市场潜力巨大机遇,面向该领域的创新企业备受资本追逐,而旷视科技作为机器视觉明星企业,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从技术服务起家的旷视科技,有望分得更多行业红利,估值更是高达25亿美元,其人脸识别技术 Face++ 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

寒武纪

万物互联让百亿智能设备接入网络成为现实,用于数据采集的物联网芯片和高性能AI芯片需求剧增,巨头们纷纷抢滩和大肆押注AI芯片,而围绕AI芯片方向创业公司也迎来机遇,其中,寒武纪则成为炙手可热的智能芯片厂商,估值高达25亿美元。

依图科技

作为机器视觉明星企业的依图科技,在去年6月一轮2亿美元融资中,估值高达150亿元(约21亿美元),在去年7月再次完成兴业国信资管1亿美元融资。

碳云科技

碳云智能自成立之初,就成为炙手可热创业明星公司,获得包括腾讯领投的10亿元投资,成立不到半年,估值就达10亿美元,是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

出门问问

出门问问作为一家以语音交互和软硬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估值高达10亿美元,是目前国内面向语音技术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在可穿戴、车载和家居等场景。在去年早些时候,出门问问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正式量产,成为了中国首款已量产的AI语音芯片模组。

2024年机器人公司建设 篇5

目前国内机器人发展的情况。

主体分为四个方面:

一、工业机器人。包括控制器,减速机,伺服。

二、人机协作机器人:医疗机器人。

三、服务机器人:政务,餐饮,保姆等等。

四、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机器人。

先看第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及发展。

1、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业。

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创造了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史上88项第一的突破;洁净(真空)机器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大量替代进口; 移动机器人产品综合竞争优势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被美国通用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列为重点采购目标;特种机器人在国防重点领域得到批量应用。

在高端智能装备方面已形成智能物流、自动化成套装备、洁净装备、激光技术装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能源装备、特种装备产业群组化发展。

公司以近300亿的市值成为沈阳最大的企业,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厂商之一,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导企业。

评价:新松机器人是中国最早做机器人的国企,同时当下也代表着中国的脸面。行业内对新松的评价为:中国最大的集成商,新松本体机器人几乎不单卖(有单卖的情况),但基本都是做项目。因此新松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机器人非标方案人员。其次:新松在AGV领域的市场确实强悍,截止16年数据,新松已经占据AGV市场70%以上。2017年上半年,新松一直的新闻焦点是投资建设各种机器人小镇。机器人产业园,应当说当下的新松是一个香饽饽。但技术才是工业企业的核心。

2、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

埃斯顿自动化公司于1993年,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研发团队,具有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技术同步发 展的技术优势;公司已经具有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Delta和Scara工业机器人系列,其中标准工业机器人规格从6kg到450kg,应用领域分 布点焊,弧焊,搬运,机床上下料等。同时,公司已经建立拥有一支强大的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设计团队,致力于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客户提供工业机器人应用完整 解决方案。

评价:埃斯顿是从伺服系统做到机器人市场的,同埃斯顿相同经历的还有台达,和汇川。现在的台达和汇川都是主推SCARA机器人,但汇川的六轴机器人已经召开了渠道会议。六轴进入市场只是2017年的时间问题。埃斯顿2000年前后开始做伺服,是国内做的比较早的伺服生产商。而后抓住了工业机器人的机遇,时势造英雄。根据2016年埃斯顿财报发布,其2016年整体出货量达到1500台左右。维持国内本体机器人市场前三。

3、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一家 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储运设备及非标生产设备设计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埃夫特公司拥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300余人,在奇瑞汽车等企业历经五年的苛刻考验和充分验证之后,被广泛推广到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家电行业、电子行业、卫浴行业、机床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日化行业、食品和药品行业、光电行业、钢铁行业等。

评价: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气的早,走的慢。埃夫特的发展在经历近年的波折之后,目前趋于稳定,资本方面获得了美的的支持,同时产品线也开始有所更新。尤其在于安徽政府较为急功近利的推动芜湖,合肥向前发展,给出的优厚扶持政策让人眼红。2017年安徽省给予省内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提供20%的补贴,上线不超过100万。

4、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GSK)

主营业务有: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研发生 产,数控机床连锁营销、机床数控化工程,工业机器人、精密数控注塑机研制,数控高技能人才培训。

业界素有“北新松南广数”说法,可见广州数控的“江湖地位”。广州数控是国内领先的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数控系统产销在行业连年领先。多年的数控系统技术积淀和数控领域客户资源,使得广州数控的机器人业务得以顺利发展。2014年,广州数控机器人销量超过500台,至今累计销售超过1200台套。此外,公司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上也颇有建树,公司计划2017年实现年产1万台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机3万个;2020年实现年产3万台工业机器人,实现产值30亿元。

广数的强悍在于其机床在国内具有极强优势。同时带动了其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

5、上海新时达:

新时达是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产品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变频器两个系列。2014年1月,公司对价6亿元收购众为兴,加强了运动控制及机器人领域的资源优势。2015年3月18日,公司及众为兴对价1.33亿元收购晓奥享荣51%股权,完善公司系统集成领域,为新时达及众为兴机器人扩大了渠道优势。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7亿元,同比增长30.61%,实现净利润2.08亿元。但机器人业务占比仍不达预期。

评价:新时达一直是收购为主,2017年收购山之智,收购众为兴,应当说新时达收购众为兴是比较成功的。众为兴SCARA机器人市场在南方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低端)。

6、华中数控

华中数控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办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61)创立于1994年。早起主要做数控机床,华数的优势在于其上层资源的绝对优势,作为一个校办企业,具有高精尖的典型,同时数控机床,和自动化教学均需要实际操作,华数的早起客户是中国国内的一批学校。但非标转化和不通用给华数的市场增加了很大的阻力。目前华数依然依托着早起的江山在新的领域,机器人领域打拼。

评价:企业盈利和挣钱的市场是不一样的,但最终激烈的竞争市场是能打进保护圈里面的。

7、配天集团:

2010年配天集团自主研发出第一代6轴机器人,至今已拥有11款6轴机器人产品,涵盖5、10、16、50、180公斤负载。2013年公司在安徽蚌埠耗资1.5亿建年产400台套机器人生产基地,目前已投产。至此,集团机器人年产能达到1000台。除了机器人本体外,配天还涉足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除了集团内部需求外,公司还通过珠海汉迪等8家稳定的系统集成合作伙伴开拓外部渠道。2014年,包括自用在内,配天机器人出货近200台。

大富配天集团,在北京,安徽都有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机器人目前在华东市场还很难打开局面。

配天机器人

8、广州启帆:成立于2004年的启帆早期主要做往复机喷涂设备,2009年涉足机器人集成,不久开始研发自己的机器人,但仍以组装为主。2014年国机集团入主启帆,并将中心迁往广州,成立广州启帆。广州启帆现有职工3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0人。启帆资料显示2014年产值过亿。

评价:背靠大树好乘凉,启帆的命运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的好,被国机集团收购后,启帆基本上活过来了。早起的产品有模范ABB和安川的样子,现在稍微好点了。据悉在主体攻坚减速机生产。

9、上海欢颜机器人

欢颜机器人在行业内以低价位打市场,商业竞争打价格在在所难免,但长久的价格战是对整个行业的损耗,同时最低级的方法是价格战,在缓慢的价格战后应当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产品革新和好的口碑反馈。

欢颜是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战略合作的企业,目前在华东地区市场推广比较凶猛。但是依然难以撼动国内大哥级品牌的地位。更别说国外顶级品牌。

欢颜机器人为全国产配件,这一点宣传性比较好,但同时带来的是在质量方面的大范围质疑。

10、上海图灵机器人

图灵机器人是后起之秀,目前主要攻坚的对象为SCARA机器人,以及六轴机器人。国内SCARA机器人,南部有众为兴,背部有图灵。图灵近期融的1亿资金。主要来自于德梅柯。因此图灵的成长前景还算光明。

图灵机器人

综合一下国产机器人的发展。

国产机器人发展时间较短,量产的时间不过8年,同时面临这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等过的品牌挤压。在伺服系统,减速机,控制器这些核心部件方面,国产没有一个长久的积累。

很多人都会说,国内GDP已经足够高看,飞船已有升天了,为什么这些东西还造不了?工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就像盖楼一样。盖一个100层的大楼。要解决的问题机器多,少一个换件都达不到100层。

材料要进步,加工工艺,加工车床要进步,设计理念要进步,控制算法要进步。同时工业还需要在生产中不断的试错调整。

国内新出现的机器人品牌依然还有很多,熊猫电子旗下的熊猫机器人,爱仕达旗下的钱江机器人,富士康旗下的机器人。

国内电子制造巨头基本都收购或自己组建了机器人智能制造企业。美的同安川合资,收购kuka股份,收购埃夫特股份。

机器人产业是必然红火的产业,没有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发展。格力自己制造机器人。爱仕达收购钱江。格兰仕同发那科合作。海尔收购斐雪派克生产设备有限公司。

二、人机协作机器人。

人机协作机器人,这里列举国内埃斯顿收购的美国机器人企业,医疗机器人。

视频加载中...

三、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目前处于比较低端的方面,但市场巨大。例如扫地机器人,政务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等。

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当前大环境的主流。AI的影响绝对会超越我们的认知。国内在这方面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都在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